11月30日,浙学传承与地方治理现代化协同中心、浙江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华孔子学会、中国伦理学会青年委、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中共缙云县委、缙云县人民政府等单位在浙江省缙云县举办了首届全国发展伦理与青年发展型城市论坛。本次论坛采用“线下+线上”和双线直播的方式,以“筑梦青春 ‘缙’享未来——创新让城市更有活力”为主题畅谈青年与城市发展新思路、新观点、新理念,并且围绕科技伦理、道德建设、商业伦理等议题设置五个分论坛展开讨论。来自全国高校、研究所的150余名领导专家线下参会,200余名专家学者线上参会,当日吸引5.1万人在线观看。
会议开幕式由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中国伦理学会原会长、清华大学人文学院首任院长万俊人,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副院长王根良,县委副书记分别致辞。万俊人教授认为,工业革命以来的城市皆以资源掠夺为其发展动力,而现代城市的发展必须挣脱过去的范式,在“双碳”目标下实现可持续发展,从而使现代化建设征程的阶段性追求与人类的终极理想有效结合。
随后,武汉大学应用伦理学中心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李建华,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赵汀阳,湖南绿色发展研究院院长廖小平等专家学者先后进行主旨演讲。李建华教授指出,现代城市发展需要现代化青年,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既是实现城市现代化的重大举措,也是培养现代化青年的重要途径,其价值抉择的关键在于让青年在城市中自由全面地发展,真正承担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赵汀阳教授则从人类文明建构演化的视角,提出中国的现代化缺乏细节的现代化,因此未来的城市建设不仅要实现系统内部的和谐,更要考虑未来科技的变量和潜力。廖小平教授从城市发展的价值逻辑入手,认为构建青年发展型城市需要厘清“为什么建设?谁来建设?如何建设?建设什么?”等问题,并且要注意未来的城市空间不是“物”的牢笼,而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场域。
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人民城市为人民。唯有汲取、转换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才能生成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实际的城市现代化道路。对此,与会专家分别从“儒释道人格精髓”“足国之道”“民为邦本”的角度阐述了各自的观点。上海杉达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邵宝龙教授认为,现代性危机的根源在于人格发展的异化,为此必须重新发掘并转化中国传统思想中的儒释道人格精髓,实现传统社会的理想人格向现代社会的理想人格的转型,填补转型社会理想人格范型的理论空白。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倪素香、李勤教授表示,中国传统思想中“民为邦本”的价值取向与当今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有契合之处,所以应继承传统的爱民、保民、富民的价值理念与实践理性,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进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市发展提供可鉴路径。洛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金妍妍教授则以荀子的“足国之道”思想为棱镜,指出“足国之道”社会伦理思想分别从个体、社会、国家维度提出了“处仁以义”“群居和一”“隆礼重法”伦理实践路径,不仅能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伦理要求相切,更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重要启示。
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个体与社群之间的伦理关系将发生剧烈变革。基于城市现代化发展浪潮中伦理观念所面临的挑战与变革,与会专家展望了现代市域社会的发展趋势与伦理选择。湖南女子学院的屈振辉教授以共享单车为切口,审视了城市未来发展的伦理范式。屈教授认为共享单车在方便出行的同时也引发了很多伦理问题。共享经济的发展需要有相应的“共享伦理”相佐,才能从根本上满足城市未来发展的伦理需求。浙江传媒学院的李耀锋教授则关注了青年劳动政策伦理,主张在制定劳动政策过程中,应当重视劳动政策对青年群体所产生的重要影响。而建立促进就业的政府责任体系,健全和完善青年就业服务体系,疏解延迟就业与青年有效融入社会的矛盾,重视媒介传播对青年问题的建构等举措,对于拓展青年就业渠道、促进青年劳动与发展具有现实的社会伦理意义。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助理研究员郭海龙教授以“两个结合”为视角,认为中国特色城市理论创新有三重意境:做好传承,打造特色优势;融入潮流,发挥区位功能;结合定位,推动治理现代化。把握好上述要求,中国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才能得到根本保障。
最后在综合了现代市域社会的趋势与伦理选择,学者们展开了对现代化背景下城乡关系的伦理审视,给出了大量基于实践的建设性观点。面对城中村道德适应的主体建构与责任边界问题,湖南城市学院的刘刚、郭美兰教授指出一方面要建构面向他者的道德责任,另一方面要呼唤一种自由道德责任的回归。与此同时对城中村道德适应责任主体进行分层建构,并依此从个人主体的道德自觉、公民社会的伦理支持、适当政府的责任边界等三个方面展开分析,以明晰城中村居民道德适应的主体责任边界。吕梁学院的李宁教授则以农村电影《隐入尘烟》为锚点,分析影片中农民形象确立与表达的方式。李教授认为电影勾勒了在田间从事农耕的农民形象,是属于农乡的勇敢发声,彰显了城市现代化浪潮下农村与农民的生存境遇。中国共产党土默特左旗委员会党校的王鹏程教授则从农民占全国人口80%这一基本国情出发,对农民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规范、加强农民思想道德建设的意义、农民道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加强农民道德建设的对策与措施四个问题作了论述。
此外,与会的专家学者们还围绕“低欲望主义对美好生活实现的影响”“城市空间与公平正义的关联”“科技伦理如何影响城市发展”等具体问题展开了激烈讨论,为建构新时代发展伦理、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提供了值得借鉴的经验与思路。